从库存到配送,云仓产生什么价值
消费升级、“互联网+”、大数据、云计算......越来越多的新名词涌现在消费市场。在智能时代的加速发展下,每位消费者都成了新技术、新概念的“体验官”。
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合力推动,使得云仓的主导权逐渐向消费者转移。面对新的竞争环境,从库存到配送,从仓储到物流,传统的云仓运营管理必须进化,以产生新的价值。
与往常不同的是,面对海量的个性化需求,云仓进化的驱动力量不再单纯来自供给侧,需求侧正在成为供应链革新的“领航员”。因此,云仓必须具有更强的及时响应能力,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,为消费者传递更好的产品、体验,从而打造更具优势的云仓品牌。
具体而言,云仓产生的价值可以从产品、体验、品牌3个维度来传递,云仓价值的传递。
1.产品传递维度
在传统零售场景下,商家的商品传递到消费者必须经历3个环节,即物流、仓储及辐射。
(1)物流。
无论是百货、超市等传统线下零售,还是以电商为代表的线上零售,要确保商品的有效流通,都需要一条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作为支撑。在这条物流供应链上,商品从厂家传递至最终消费者。
(2)仓储。
无论如何向“零库存”努力,仓储都是零售场景中的必要环节。仓储管理既是充足货源的保障,其效率提升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如果缺乏有效的仓储管理,“爆仓”将成为市场常态。
(3)辐射。
所谓辐射,就是物流及仓储的辐射范围,它直接决定了商品能够传递的范围。很多从业者认为辐射范围越大越好,但却有个必要前提﹣确保服务质量。否则,越大的辐射范围,意味着越差的服务体验。
例如,顺丰、申通等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,正是因为其专注于产品传递领域。在新模式的探索、新技术的应用中,持续提升物流供应链、仓储管理的效率,并尽可能地拓展辐射范围。
在这样的场景需求下,传统的产品传递正在向“全流通传递”进化。物流供应链逐渐涵盖仓储管理,仓储管理慢慢与实体门店融合,线下场景式体验与线上虚拟式体验相结合.仓配一体、仓店一体等新模式,正是供应链价值的全新体现。
2.体验传递维度
传统的客户消费体验主要源自营销策划、产品属性与人工客服3个层面。
(1)营销策划。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零售,营销信息都是客户体验的第一层面,如果营销方案不符合客户审美,客户自然不会选择这样的产品。
(2)产品属性。产品是客户体验的核心和基础,即使企业在其他层面做得再好,如果没有产品作为根基,客户体验就无从谈起。
(3)人工客服。客服是连接产品与客户的桥梁,发挥着重要的产品服务传达和交换作用,客服体验贯穿了售前、售中、售后等全消费环节。
传统供应链在提升客户体验时,都会从营销策划、产品属性与人工客服等3个层面着手。但在供应链的自我进化中,越来越多的无人商店涌现,导购、收银、客服等传统客服人员都成为被“消灭”的对象。
很多人会疑惑:“没有了人工,如何提供客服?”其实,只有“消灭”了人工,才能让服务无处不在,让消费更加流畅。
例如,在无人体验店中,客户走进商店、选取商品、走出商店即可完成整个消费流程:没有导购,因为商品都采用了最科学的摆放方式;没有收银,因为移动支付已经进化为“无感支付”;没有客服,因为对商品和收款的正确性足够自信。
依托这种“全服务”,客户体验得以进一步提升,更加贴近“随时、随地、随意”消费的新零售内涵。
3.品牌传递维度
传统的品牌传递都是一种单方面陈述,由品牌商告诉消费者:我是什么样的企业;我有什么样的产品;我有什么样的服务;我的核心优势是什么......为了让品牌传递触及更多消费者,渠道管理一直处于重要地位,如传统的经销商渠道以及各大电商渠道等。
但无论如何陈述、用何渠道,这种单方面的品牌传递,都存在一个致命问题﹣﹣无法实现与消费者的互联互通:品牌商无法实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,因而难以提供更加精准的产品和服务;消费者无法有效感知品牌商的重视,因而难以形成更加稳固的品牌忠诚度。
针对这样的问题,“一品一码”、人工智能、增强现实( AR )等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供应链当中。
例如,借助“一品一码”,每件商品都被贴上唯一的二维码,并以扫码优惠、溯源等功能吸引消费者关注,即可有效建立独属于每位消费者的数据库。消费者的每一次消费都能通过这种方式被记录,企业也得以能够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方案,在这样的“贴心”体验下,消费者自然也会更加忠于品牌。
在新零售与新物流时代,二维码之所以得到如此普遍的应用,正是因为,在供应链的自我进化中,它承载着品牌商品牌传递的重任。